終于在這個周末翻開了期待已久的《草房子》。油墨香在指間流淌時,我忽然想起三年前語文課上的那個清晨——當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"孤獨之旅"四個字,窗外的梧桐葉正沙沙作響。
杜小康撐篙離岸的畫面,像一粒種子在心底悄然生長。此刻重讀蘆葦蕩里起落的鴨群,發(fā)現(xiàn)那些青灰色的羽毛竟與記憶里初二的雨季重疊。記得當時在宿舍上鋪偷偷打著手電看課文,淚珠墜落在泛黃的紙頁上,洇開了"成長"二字的墨跡。
曹文軒筆下的油麻地總讓我想起外婆家的曬谷場。桑桑舉著月季花奔跑時揚起的塵土,與記憶中追逐紅蜻蜓時卷起的稻殼何其相似。秦大奶奶的艾草香氣從書頁間漫出來,恍惚間又回到蹲在田埂邊看外婆采草藥的日子,那時蟬鳴是綠色的,風里帶著井水的清涼。
最震撼的當屬十四聲槍響那章。當桑桑的哭聲穿透紙背,我忽然看見童年的自己站在校門口那棵老槐樹下,正朝現(xiàn)在的我揮手作別。那些藏在課桌洞里的玻璃彈珠、刻著歪扭字跡的橡皮,還有被雨水泡脹的紙船,都在這個瞬間從時光深處浮起。
合上書時暮色已染紅窗欞,遠處傳來孩童追逐嬉鬧的聲音。忽然明白油麻地的草房子為何總泛著金光——那原是歲月為純真鍍上的顏色。我們終將在光陰長河里打撈這些金色的碎片,就像杜小康在暴風雨后清點鴨群,數(shù)著數(shù)著,就數(shù)見了成長的模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