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有各種形狀的鏡片,而我最像那個能把東西變大的放大鏡。媽媽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我覺得自己特別擅長把生活中那些溫暖的小事放大,讓它們像太陽底下的露珠般閃閃發(fā)亮。
上周二課間,小雨抱著膝蓋坐在臺階上哭。原來她養(yǎng)了三年的虎皮鸚鵡被舅舅帶走了,她說鳥籠里只剩幾根彩色的羽毛。我蹲下來拍拍她的背:"記得科學課老師說的嗎?鸚鵡能記住家的方向,也許它正在尋找回家的路呢,就像我們課本里學的小蝌蚪找媽媽一樣。"后來那只聰明的小鳥真的飛回來了,小雨舉著它金綠色的翅膀對我說:"你總能讓希望看起來比悲傷大好多倍。"
每天晚飯后,爸爸洗碗時總哼著跑調的老歌,媽媽則會揉著發(fā)酸的手腕改作業(yè)。上周三我寫完作業(yè),看見媽媽在陽臺上晾衣服,衣架碰著不銹鋼桿發(fā)出叮叮的聲響。我悄悄熱了杯牛奶放在她批改到一半的作文本旁,杯底壓著張便簽:"媽媽的手是春天最溫暖的風。"第二天發(fā)現便簽被貼在了冰箱上,旁邊還畫著個歪歪扭扭的愛心。
外婆總說我像她年輕時的羊皮手套,能把冷冰冰的東西捂熱乎。去年冬天她腿腳不好住院,我每天放學都去病房給她讀《城南舊事》。有次讀到英子偷吃酸梅湯那段,外婆笑得假牙都差點掉出來?,F在她逢人就說:"我家小鏡子讀故事時,連窗外的麻雀都會停在空調外機上聽。"
語文老師常說,細微處的光芒最動人。我愿永遠做這樣的放大鏡,把媽媽眼角的笑紋看成盛開的蓮花,把同學摔破膝蓋時伸出的手看作月牙橋,把外婆織毛衣時跳動的銀針想象成星星在唱歌。就像自然課上學過的,放大鏡聚攏陽光能點燃火柴,那些被愛放大過的瞬間,同樣能在心里燃起溫暖的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