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陽光斜斜地落進庭院,我翻開泛黃的《詩經(jīng)》,紙頁間仿佛飄出草木的清香。那些千年前的歌謠像初融的雪水,輕輕漫過我的心田。
"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",吟誦聲里望見河畔浣衣的婦人。青布裙裾沾著晨露,她們彎腰拾取野菜的姿勢,如同向大地行禮。竹篾筐漸漸盛滿碧玉般的嫩葉,應(yīng)和的歌聲在柳蔭下織成網(wǎng),兜住了整個春天的生機。這樣簡單的勞作,自有一份踏實的歡喜;這樣樸素的生活,原就帶著天然的暖意。
最動人是《桃夭》里的新嫁娘。嫁衣上的紅綢比朝霞更鮮艷,鬢邊的珠花卻不及她眼角的笑意明亮。送親的牛車碾過落英,老桃樹抖擻著滿身緋云,把祝福綴在新娘的發(fā)梢。原來幸福不需要喧天的鑼鼓,當(dāng)山雀銜著桃瓣掠過麥田時,天地都是證婚的賓客。
那些欲說還休的情愫更惹人遐思。城隅等待的少年,將忐忑藏進懷中的木槿花;戍邊征人的妻子,把思念釀成甕中的梅子酒。他們用蔓草比喻纏綿的情意,以柏舟象征堅定的守候,讓南山的霧靄傳遞難言的心事。這些含蓄的暗語,如同月光穿過竹篩,在地上灑下會流動的碎銀。
合上書時,晚風(fēng)送來鄰居熬藥的苦香。檐角風(fēng)鈴叮咚作響,恍惚聽見《擊鼓》篇里的老兵在星空下咳嗽。他的鎧甲早已銹成泥土,但"死生契闊"的誓言仍在銀河里流轉(zhuǎn)。那些沒說出口的牽掛,最終都化作了照亮歸途的星辰。
此刻的夕陽正為我的筆記本鍍金邊。忽然懂得,古人把光陰過成了刺繡——針腳細(xì)密處藏著蟬鳴與落雪,留白處蓄著未言說的深情。當(dāng)我們放慢腳步細(xì)數(shù)梧桐葉的脈絡(luò)時,便能觸碰到那些從未冷卻的溫?zé)帷?p/>